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认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业务分类,提出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环境监测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资源合理利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现以河南省行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水资源及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和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河南省2014—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8年河南省EI值变化范围为60.6~6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现稳中趋好态势,除开封市和济源市外,16个省辖市的EI值均有所增加,位于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的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市EI值增加明显。(2)2014—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的G*i指数的高值区域位于西部地区的三门峡市和洛阳市,且5年内没有发生变化,较为稳定。G*i指数的高、低值区域与EI值的高值和低值区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郑州冬、春季重度污染期间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污染来源、气象影响因素及外来传输影响,基于本地超级站污染监测数据及相关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对重污染时段进行分析,并对本地污染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9年1—3月郑州共有426 h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重污染时段碳组分(OC+EC)共占PM2.5的14.6%,OC与EC存在显著相关性,1、2、3月的r值分别为0.72、0.89和0.91,且二者比值多介于2~4之间,表明机动车和燃煤排放是碳组分的主要来源;水溶性离子浓度排序为NO3- > NH4+ > SO42- > Cl- > K+ > Ca2+ > Mg2+ > Na+,SNA(SO42-、NO3-、NH4+)浓度达123.37 μg·m-3,占PM2.5的61.2%,且NO3-占比达30.2%, NO3-/SO42-值为1.98,说明移动源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大于固定源. PMF受体解析结果按污染源贡献量大小依次为:机动车源(34.9%)、二次源(24.6%)、燃煤源(20.2%)、扬尘源(9.2%)、生物质及烟花爆竹源(8.2%)和工业源(2.9%),机动车和燃煤燃烧是造成大气重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气象分析表明,与清洁时段相比,重污染期间大气整体处于有利于颗粒物二次生成和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条件下,整体温度偏低(3.2 ℃),相对湿度较高(67%),风速较弱(1.3 m·s-1).除本地污染物的累积外,来自偏东和偏南方向的短距离传输及东北方向中长距离输送(分别占外界传输的36.4%、22.6%和22.0%)也是造成郑州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9年和2020年夏季6~8月分别对郑州市城区中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监测,探究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重点利用比值分析,PMF受体模型和条件概率函数(CPF)模型对比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夏季ρ(VOCs)平均值分别为65.7 μg·m-3和71.0μg·m-3.2019年烷烃占比逐月变化幅度不大,占比在55%左右,芳香烃整体呈上升趋势,烯烃呈下降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65.5%,主要物种依次为异戊烷、乙烷、丙烷、甲苯、正丁烷和间/对-二甲苯等.2020年烷烃和烯烃占比呈逐月升高趋势,芳香烃呈逐月降低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71.1%,主要物种依次为乙烷、乙烯、丙烷、异戊烷、正丁烷、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2019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24.9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率逐月升高,烯烃逐月降低;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甲苯和乙烯等.2020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43.6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逐月降低,烯烃逐月升高;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甲苯和间-乙基甲苯等.PMF和CPF模型解析表明,2019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是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36.7%和25.1%,其对OFP贡献也较大,分别为39.9%和23.3%,需重点关注西南部区域.2020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仍为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24.9%和22.5%;对OFP贡献较大的为溶剂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3.6%和22.9%,需重点关注北部和南部区域.因此,今后应重点关注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气挥发源的排放,尤其监测点位的西南部、北部和东南部区域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的臭氧前体物之一,控制VOCs排放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工业源VOCs排放特征和对O3生成贡献对制定和修订相关VOCs排放标准、有针对性控制VOCs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炭素行业是非金属制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污染行业,对该行业有组织VOCs排放的研究鲜见文献报道.本文选取河南省某典型炭素企业Y炭素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了不同工序有组织和车间内、外无组织117种VOCs排放特征,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评估了不同VOCs类别和物种对O3生成的贡献.研究表明,Y炭素厂排放因子为0.031 g·kg-1,其中焙烧工序有组织VOCs排放量最大.总有组织排放占比较大的VOCs类别有烯烃(23.56%)、烷烃(21.24%)、芳香烃(18.17%)、卤代烃(15.34%)和含氧化合物(8.95%)等,占比较大的VOCs物种有乙烯(18.2%)、乙烷(11.5%)、苯(8.66%)和 乙炔(7.15%)等.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占比较大的VOCs物种则为萘和四氯化碳等.总有组织排放的VOCs中,烯烃、芳香烃和含氧化合物的OFP占比较大,分别为71.72%、11.35%、10.05%,其中乙烯、丙烯的OFP占比分别为52.91%和13.98%,是需要重点治理的O3生成前体物.  相似文献   
7.
部分中国城市公园重金属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土壤环境质量会对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体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研究中国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有利于了解城市环境质量,控制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本研究在收集的全国25个省38个地区公园土壤重金属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全国公园土壤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公园土壤重金属Cr、Cu、Mn、Ni、Pb、Zn、As、Cd和Hg等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6.02、39.47、498.65、24.97、48.11、148.32、12.82、0.67、0.26 mg·kg~(-1),除了Mn和Ni外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健康风险评价表明,3种途径中儿童和成人的日均暴露剂量排序均为MnZnPbCuCrNiAsHgCd;儿童和成人的致癌排序均为AsCrNiCd.土壤重金属的致癌风险指数除了As元素外均小于致癌风险值范围.总体而言,公园土壤与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大致相当,人们在游园时应注意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某典型废弃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生产场地可能存在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并分析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迁移规律是其安全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以某废弃硫酸场地为例,采集0-3 m深度范围的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Pb、Cd、Cu、Ni、As、Hg含量,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行为,并对其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典型污染河流水环境现状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内典型污染河流贾鲁河、惠济河、卫河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为评价因子,以2010—2014年间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的统计分析,重点研究河流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的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索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政府”统一框架,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智能技术的空气质量综合分析系统,集空气质量大数据集成、数据审核、监控报警、综合分析、达标管理、污染溯源功能于一体,建立城市空气质量综合监管数学模型,实现空气质量大数据快速分析及可视化、空气质量预测及评价,可以全方位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监测与分析能力,及时、迅速地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异常状况作出应对,为环境空气污染精准治理及确保空气站监测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